第一百零五章 你们为何来得如此之晚_我们的1649
笔趣阁 > 我们的1649 > 第一百零五章 你们为何来得如此之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零五章 你们为何来得如此之晚

  穿越者们在插秧,明人农民们也跟着欢喜,他们一大帮子人在机耕路上手舞足蹈起来。还有人高叫着穿越者们听不懂的话,还一套一套的。有人笑,有人哭,真有意思。

  原来大田里修这样的路是给那个物件用!早説啊,一开始让我们糊里糊涂的。明人农民笑得开心,哭得有趣,好像那插的稻秧都是他们的一样。不过也别説,这里面还真有人家三成呢。

  但是,这三成可不好拿。

  他们明人农民也为那大田付出了心血。机耕只能解决水田田地的基本面,人工方面的收尾工作也很重要。一些小石子和硬质土块无法机械化处理,只能他们上了,当然这时候的工作强度要小了很多。

  等这批秧苗完活后,汉唐集团的人对明人农民説过,后面还有几批,直到把开出的水田都插完。一切活儿还得照样重复好几遍。

  明人农民们对此表示淡定,农民的活儿本来就是万万年,一天到头都要忙!

  不过这一次和汉唐集团的人一起劳作还不算太累人。真好,每天还有马票拿。

  忙完这些,他们还得去土豆地、地瓜地、玉米地忙活。最后还要集体去甘蔗田里对付那些宿根,打垄和松蔸都是很累人的活儿。不过比起这活儿,在其它的田地里平整和起垄,也轻快不到哪去。

  土豆、地瓜、玉米也和水稻一样,高产的种子配上当地的原生种一同种植,不过让明人农民感到新鲜的是,他们看到这几样物件也正在新开出的秧田里育秧。

  他们认得出这几样品种,只不过把玉米叫番麦而已。

  如果不干涉历史的展,从这些外来物种的称号上,我们可以看明人大6上的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态变化:

  但凡带“胡”字的,大多是两汉、南北朝传入中国的;带“番”字的,就是明朝以后,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;带“洋”字的,洋葱、洋白菜等等,可能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传入的。

  如果不是穿越者们的到来,用不着我多説,大家可以看出明大6人的民族自尊心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的。

  汉唐集团的建国安董事説现代高产种和古代原生种搭配种植,效果最好了,那就是最好了。谁也没有怀疑过。

  其实穿越者们带了螺旋起垄刀,开沟扶垄器和旱地刀等工具,但是他们计算了一下,这样的活儿还是用人工合适一diǎn。

  新港社投靠的较早,可以置换出一些明人农民去干地里的活儿。穿越者们则省了柴油。小气样子吧。

  顺便説一句,荷兰人把土豆和花生带到台湾后,当地人把土豆叫做荷兰豆,却把花生叫土豆。穿越者们来了后,强行都给改了过来,还好,此时这两样还不算普及,等以后台湾的明人叫习惯了,改口可不容易。又是个潜在的障碍。

  当然,目前还是以水稻种植为主,其他的往后面排。台南真是个精华之地,种什么都可以,节气的问题不用太考虑。

  在计划中,穿越者们把第一步目标分成两期。

  前期,先建成一家敞开式育秧工厂,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实现统一管理、统一控制、统一施肥打药,充分利用上台南良好的水、热的自然条件。当然这是在穿越者们的技术支撑下。

  他们不去追求自动化,用人力好了。特别是在当前明人农民青壮年劳力不足的情况下。

  要不然穿越者们哪里会舍得使用柴油去大搞机耕?

  明人农民们习惯于种旱稻。我们尊重你的选择,可是你也得先育秧啊?怎么到了台湾后和当地土著学了呢?一diǎn也没有体现出文化的先进性来。

  考虑到明人农民可能对旱育秧等抗旱育秧技术接受能力不够,容易造成秧苗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,敞开式育秧工厂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旱育秧。

  这样一来可实现适期早播早栽。

  建国安董事通过询问当地的明人农民,现他们其实还可以提前种植,不必严格遵循教科书。次种植浪费了diǎn时间哟。

  后期计划是,建成具有本时空特diǎn的温室大棚,利用温室大棚工厂化集中育秧,可根据水稻秧苗生长育所需,合理地调控温度、湿度,为秧苗生长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。还期望实现四分之一的自动化生产。

  这样可提早水稻播期,缩短秧苗生长期,有利于秧苗及早栽插至大田,对

  第(1/3)页,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am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am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